農文旅融合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、促進產業升級、傳承文化的重要路徑。近年來,鹽都以農促旅、以文塑旅、以旅興農,通過資源整合與產業鏈延伸,構建“農業+文化+旅游”深度融合的格局,勾勒出鄉村發展的鮮活“豐”景。
產業融合 拓寬致富“錢”景
果香盈夏日,油桃壓枝垂。走進鹽都區富饒家庭農場,郁郁蔥蔥的桃林間,青紅相間的油桃綴滿枝頭。穿梭在枝丫間的游客們手持小籃,精心挑選著飽滿圓潤的果實。隨手摘下一個品嘗,多層次的味覺享受在口中迸發,鮮甜的滋味讓人忍不住一邊摘、一邊吃。“我們種植油桃已經13年了,今年油桃長勢特別好,畝產達到3000斤。平常每天都有幾十個人來采摘,節假日能有兩百多人。目前,采摘油桃的價格是8元一斤,預計整個銷售額能達到20萬元。”鹽都區富饒家庭農場負責人尹國江說。
如今,“市場直銷+采摘體驗”的模式已成為鹽都農戶的增收密鑰:在尚莊鎮湖畔果園,一顆顆小番茄帶動許多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;臺創園的“莓好生活村”藍莓種植基地通過抖音直播等方式,展示藍莓的種植過程、生長環境等,同步推出沉浸式采摘體驗活動,畝均效益在2萬元左右……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。近年來,鹽都緊扣農業增效,堅持因地制宜、優勢互補,推進傳統農業同精深加工業、現代服務業深度有機融合,深挖“大縱湖大閘蟹”“鹽都草莓”“尚莊番茄”等地標品牌內涵,不斷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、美譽度以及品牌影響力,深耕休閑采摘、文化體驗等新業態,讓“土特產”成為鄉村振興“硬支撐”。
文化賦能 打造“流量磁極”
端午假期,來到草房子景區,仿佛走進一片歡樂的海洋——非遺手作區內,剪紙藝人指尖靈動,剪刀游走間,精美剪紙栩栩如生;面塑師傅巧手翻飛,面團化作形態各異的可愛形象;草編藝人以草為筆,編織出精巧工藝品。鹽水鵝、藕粉圓、麻蝦醬等鹽都風味美食香氣四溢,引得眾人駐足品嘗。漆扇繪制、香包縫制、五彩繩編結等互動體驗項目,讓孩子們在玩樂中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。舞龍表演氣勢磅礴,中醫養生體驗妙趣橫生,更是將傳統文化體驗感拉滿。“我們希望通過非遺體驗、文化演出、趣味互動等多元形式,讓游客尤其是孩子們,更直觀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。這次假期,我們新增了竹編畫、古法香囊制作等項目,為游客帶來全新游玩體驗。”鹽城草房子總經理吳平說。
文化資源是鄉村文化產業的核心要素,也是鄉村文化產業的獨特優勢。當下,鹽都正加快推動里下河水鄉文化、民俗文化、淮劇文化、紅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,不斷開發鄉村大集、親子研學等新場景,利用生態、人文稟賦資源,做美農文旅融合文章,推動生態高顏值轉變為經濟高價值,擦亮“文旅休閑到鹽都”的金招牌。
全域布局 構建“留量”矩陣
今年,鹽都的“花花世界”屢次出圈——
3月,龍岡桃花源千畝梨花盛放,如云似雪,讓千年古鎮煥發生機;
4月,大縱湖旅游度假區湖塘花海景區內,金黃、橙紅、粉紫的七彩油菜花交織成錦,吸引無數游客漫步花間打卡留影;
5月,蟒蛇河畔月見草、馬鞭草、月季花如莫奈油畫般絢爛,為2025年江蘇鹽城大縱湖生態鐵人三項賽點綴最美賽道……在這場“花事”接力中,鹽都以花為“媒”,構建賞花產業鏈:布局“賞花+民宿”“賞花+美食”等新業態,推動鄉村旅游從“短時游”向“全時游”“全域游” 升級;針對老中青不同客群,細分市場、精準定位,推出康養、露營、研學、運動等多元融合產品,讓“一季花事”延伸為“四季消費”的持續活力,變“一時美”為“時時新”。
農文旅融合的關鍵,在于打破傳統產業壁壘,系統整合鄉村資源稟賦。鹽都充分利用全國農業休閑重點縣金字招牌,推動大縱湖湖塘花海、草房子景區、龍岡桃花源等一批都市休閑農業景點提顏增色,全年接待游客超900萬人次,輻射帶動周邊超3萬農戶就業增收,幫助實現農副產品銷售超20億元,真正實現“流量”變“留量”、“風景”變“錢景”。接下來,鹽都還將因地制宜、持續創新,通過產業鏈延伸、文化IP塑造和多方利益共享機制,實現經濟、生態、文化效益的統一,讓鄉村真正成為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的活力空間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